期貨經紀人的艱難時刻也許才剛剛開始
發布時間:
2022-07-06
關鍵詞:鉬鐵、氧化鉬
對于入行5年有余的期貨經紀人黃亦行來說,剛剛過去的一周大概是他職業生涯中身心較為疲憊的一段時間。
由于部分客戶在國慶長假前沒有主動降低持有的銅期貨多頭倉位,“十一”期間外盤銅價的大幅下跌,使得國內期市開盤后遭受重創,黃亦行名下數個客戶賬戶中的可用資金瞬間變成負值。隨著下跌行情的加劇,“穿倉”客戶——期貨交易保障金總額出現負值的客戶也出現了。“因為這樣,我這個以交易為主業的經紀人上周突然‘變身’成了‘討債專業戶’”,黃亦行苦笑道。
與證券經紀人不同,期貨經紀人除了幫助客戶完成交易外,還須注意客戶的資金風險狀況。如果客戶在可用資金不足時不能及時補足保障金,客戶賬戶會被強制平倉;如果連續的單邊行情讓投資者的保障金低于零,而客戶又不及時追加資金,期貨公司不得不動用自有的風險準備金來補足保障金的缺口。
10月3日是國內休市期間外盤的一個交易日,LME3月期銅創出了13.49%的歷史大單周跌幅。黃亦行回憶當天的情況時說,“我知道我們都有麻煩了。”
10月6日,黃亦行七點半到了辦公室。“即使那個時候,也希望LME3月期銅能在亞洲早間的場外交易中有所反彈,這樣國內的價格也許不至于封住跌停”,他說。
不過希望還是破滅了,外盤銅和其他商品的價格在當天亞洲時段交易中繼續大幅下跌,國內各品種是出現了全線跌停。“當我打開期貨柜臺系統時,‘鐵桿多頭’們已經為負值的保障金數字跳到了屏幕上。”黃亦行說。
10月6日,黃亦行名下出現保障金不足的賬戶一共有5個,其中1個為法人賬戶,4個為自然人賬戶。法人賬戶在當天盤中補足了保障金,而自然人賬戶中沒有任何補繳保障金的記錄。
在自然人賬戶中,有一個賬戶長假前持有10手銅,均價在53400元,而剩余保障金有2萬元,總客戶權益在36.7萬元左右。但10月6日開市后的一天,這個賬戶上的可用資金因為銅期貨的跌停變成了-87000元。當天結算后,黃亦行所在公司再次提高了銅期貨的交易保障金,并對該客戶發出了保障金追加通知,但該賬戶并沒有追加資金。
第二天,滬銅再度全線跌停,該客戶賬戶上的可用資金進一步變成-29萬元左右。由于市場繼續跌停,公司根本無法將該賬戶強制平倉。
“因為保障金追加通知發出后,客戶并沒有回應,我在10月7日試圖聯系他,誰知該客戶的手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黃亦行說,“10月8日銅市的跌停暫時打開,公司將這個賬戶的倉位強制平倉時,該賬戶已"穿倉"20000元左右。”此后,心急如焚的黃亦行曾兩次直接前往該客戶的辦公室進行接觸,經過一番據理力爭,終于要回了這部分拖欠的保障金。
此后,上期所在10月9日對銅期貨進行了強制減倉,釋放了市場風險,也挽救了許多處在“爆倉”邊緣的期貨公司。
“即便如此,仍然有一個自然人賬戶中的權益為-5000元,而這名客戶的手機已處于停機狀態。”黃亦行說,“這個客戶還遠在湖北,公司在當地又沒有營業部,如果上門追討,成本實在劃不來。”黃亦行的交易傭金被公司扣除一部分用以填補名下客戶的“穿倉”損失。他也因為對客戶的風險控制不力而被扣除了5%的年終獎金。
在大宗商品價格這一輪加速下跌中,許多在品種多頭持倉排名表中靠前的公司都經受了不小沖擊。黃亦行所在公司的高管表示,盡管交易所和經紀公司對于風險控制都有明文規定,但在大的競爭壓力下,很多公司不得不放松風險控制來爭取客戶。例如,為了爭奪一些大客戶,期貨公司在減免手續費的同時還降低這些客戶的交易保障金水平,這種做法無疑增加了客戶和經紀公司在遭遇價格劇烈波動時所面臨的風險。
而在另一家期貨公司的高管看來,期貨公司在“十一”長假后所經歷的沖擊只是個開始。他認為,在期貨行情看好時,期貨公司為了擴大交易量陷入了手續費“價格戰”的漩渦,成交量的擴大并沒有帶來收入的同步上升。經歷了期市連續“跌停”的打擊后,投資者信心無疑遭受重創,很多品種的交易量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很難恢復,新品種的推出也會受到影響,“對于以交易手續費傭金為主要收入的經紀人來說,艱難時世也許才剛剛開始。”
上一頁
上一頁
相關新聞